德国为什么很少去美国?
作为在中美德都生活过、工作在美帝的德国家庭,我对此很负责任的回答:因为没钱(而且没有移民意向)! 在经济危机前的2008年,我去美国的签证是B2旅游签。记得当时在慕尼黑大使馆办理签证时,签证官看着我带的材料,很不屑地说了句“Wofür?” (直译:你这是什么?意译:你是来干什么的?) 后来终于批准了,他还不忘补充一句“You are the only one today. ”(今天是只有你一个。言下之意,我今天很清闲,难得有闲工夫管你这个事)
当然,那时中德之间航班频繁且票价合理,去一次也容易。但是到了后来,航班减少,价格飞涨。又碰上金融危机,很多美领馆甚至取消了签证申请,哪怕你是跟团的商务旅行也要被迫取消;即便给你签了,也往往会有各种刁难。
我在美帝工作的时候,公司给办了H1B工作签证。但每次赴美的行程同样很折磨人。先是在上海大使馆签证面谈,那是大使馆大楼刚刚建成启用,设施还很完善。接着是在旧金山领事馆递送材料,等待审核。然后就是漫长的电话催问进程或者通知补件;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后会在三藩市或者LA市的机场等候,移民局审查入境后,正式获得身份。
这个过程往往耗时数月,令人精疲力竭。而且随着签证审核严格程度的不同,有些申请人甚至会被要求提交工资单、个税单、银行流水或对账单、房产证的原件及各类复印件材料以供查验。这一切都是为了证明申请人在美帝从事该项工作的真实性以及申请人具有相应的能力。
而与美签的繁杂手续相对比,中德的签证则显得简单多了——只要符合条件的,基本是见签,而且随办随完。虽然每次去也需要准备一大堆的材料和文件,而且需要填写各类申请表,但是比起美帝那套程序简直可以称为“简版”。最关键的是,不管怎么麻烦,中德两国间往返路费加住宿费总归是一笔小钱。 何况还要考虑到家庭成员的签证情况。如果美国籍子女要随父母访问美国的话,那么子女也要申请F签证,然后一起面签。这时如果父或母其中一方被拒签的话,子女也会随之被拒。所以德国家庭如果要访问美国的话,往往要在两个使领馆分别排队等号,同时申请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