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专业要学什么?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系统(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生物学、医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与多个学科互相交叉渗透。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生物统计学所研究的内容不仅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作为支撑,还需要深入地学习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过程就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
课程内容主要包含两大块:一是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二是特定领域的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前者如样本、总体、参数、统计量、随机变量等基本概念的引入以及抽样定理、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等统计基础知识;后者则根据具体的专业方向有所区分,例如生物信息学方向会学习DNA序列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的方法,而卫生统计学则会接触到临床数据的分析方法等等。
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则是通过课程实习来完成的。在大二和大三下两个学期会分别安排10余天的实习任务,在老师带领下实地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完成定量的作业,最后通过汇报展示来交流讨论。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且提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课堂学习和实习之外,同学们也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进行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在掌握科研基本流程的同时也能提早地接触科研领域,为未来继续深造或者就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