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姆学院是怎么教学的?

石家燚石家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5年夏天,我有幸参加了在著名的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UniDesignHochschule Ulm)举办的为期两个月的交流活动。 我是带着任务去的——我的导师是研究包豪斯的专家,他一直很想知道,作为 Bauhaus 精神的延续、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基地的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教与学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我,则是最好的“敲门砖”。

我原本希望在学校里能够找到一些关于 Bauhaus 的教学资料或历史文献,但令我惊喜的是,我在学校档案室发现的这些资料却足以让我写出一本短一点的解答了。 因为学校的规定,我只能拍些照片,不能带走任何实物。所以这里所呈现的图片都是扫描或翻拍自学校的文档和教材。有些图片因为是黑白的,又经过了扫描或者拍照,有些甚至发了黄,但都是为了保留历史原貌而采取的行动。我希望这样展示的方式不会让读者觉得反感。 我想要谈的是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 “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第二,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学习过程;第三,这种学习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

先说一下学校的情况。建校到现在,只招收了大约300名学生,所以是一个规模很小的院校。虽然如此,它的影响力却不小,许多知名的设计机构都有乌尔姆校友的身影,包括宝马、奥迪、宜家……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乌尔姆设计学院究竟是怎么教书育人的吧! 这是学校课程表的一部分,可以看出除了常规的课程以外,每周还有一次“设计讨论”(Design Diskussion)。所谓的设计讨论,其实就是同学们就某个设计话题进行辩论。

例如下面这个学期开始之初,老师发给同学们的阅读清单。 从这份清单里可以看到,老师们并不是直接给学生们提供现成答案的人。他们给学生提供了启发性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路径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从各种问题中梳理出问题的本质并加以解决。

这也是我对“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定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工具(这些问题、方法、思路等)来完成对知识的吸收。 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也有助于达成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用户意识”的设计师。

设计师需要具备用户思维,这一点无论是对于产品的设计还是对于服务的提供都是适用的。而在乌尔姆,则将这一理念贯彻到了对学生行为的规范之中。

比如下图这份手册里,就有对学生行为规约的具体描述。当然,这些规约也不仅限于学生,也对教职工有相应的约束。 学校还会定期地邀请业界人士来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以上只是从书籍中翻拍的部分内容,真实的情况比这要更为详尽和具体。可以这么说,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思考上,而真正做设计(产品/项目)的时间其实是比较小的部分。这也是我所感受到的“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内涵——理论先行,实践补充。 在这个学习中,学生先通过大量阅读、思考和讨论来完成自己对理论知识、设计原理的消化和理解,再通过课堂作业、项目、产品设计等具体的实践方式来应用和验证所学知识。知识是循序渐进被吸收的过程,实践也是由粗到精,不断被优化和提高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