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座城市读大学?

却钰彦却钰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暑期高考结束,又到了考生选大学的专业和城市的阶段,“城市决定一切”成为不少家长和考生信奉的真理。的确,城市的选择看似偶然,实则对考生未来深远影响。今天,我们请几位专家谈谈他们眼中的地方性大学,并请多位大学校长、系主任、考生家长、考生代表和业内人士发表真知灼见,就考生选专业、选大学为城市作出最理性的选择。

地域观念应与时俱进

对于年轻考生选择城市的问题,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蓝贵文认为,城市选择上应尽量减少感情因素,做到理性选择,“在考虑城市时,考生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在未来5年内,是否希望在这里生活?如果答案是否定,那么再问自己:未来5年,我是否希望离开这里?如果答案同样是否定,那么就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 ”蓝贵文说,大学选择关乎考生一生的命运,但年轻人的心是流动的,对未来城市的想法可能会不断改变,“当考生迈出志愿表最后一步的时候,他们应该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而这个未来是否在哪个城市,他们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非长辈指手画脚。 ”

天津理工大学副校长刘东志将地方性大学分为城市特色大学和区域型大学。在他看来,前者的最大优势在于,城市的发展规划和高校的发展规划有机统一,高校的建设和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地方优势显著,“地方性大学往往有更为明确的行业背景,学科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定位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通过服务地方经济,不断提高自已的社会知名度,同时,丰厚的经费也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刘东志说。

后者的学科优势在国内突出,而与地方经济结合不紧,存在“有名无利”的现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这些学校学科实力非常强,但在当地并没有获得很高的待遇。反观地方性大学,虽然总体实力较弱,但学校对地方经济发展依赖性强,学生在地方有很好的美誉度。 ”刘东志说。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爱军表示,时下,年轻的孩子都向往大城市,觉得大城市机会多,“大城市确实机会多,但也有很多竞争。在小城市或者中等城市,你可能没有太大的竞争,生活也会很舒服。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出去闯荡一下,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你希望在大学阶段就活得踏实,在地方性大学会得到很多。在这些地方性大学,你同学可能会少,但老师可能会更重视你。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学生家长陈慧说,她曾经最希望孩子留在南京,“但我看见孩子在外面跑大气观测,我心都酸了。那是个大冷天,外面下雨下雪,他一个人跑出去测气温和空气湿度,我看见了就问,你这么喜欢出去,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小孩说没有,我就是喜欢干这个。”陈慧说,从小孩子喜欢讲科学开始,她就带领孩子妈妈妈妈们讲天文地理,“现在,我特别理解孩子,他选择学校时对气象方面特别强的,因为他喜欢这个。 ”

要“成材”更要“成人”

对于考生而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教授高攀给出建议,尽量选择地域性大学,“如果你未来想的很乐观,可以选择大城市。但如果更看重现时,还是应该选择地域性大学,因为这样你可以在四年里成为一个人,而不是只是一个专业的工具。 ”高攀说,很多考生之所以选择大城市,更多的原因是出于对大城市光鲜生活的向往,但他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一个人的气质是从内而外散发的,而大学的四年只是你生命的一小部分,不可能把你的气质全部磨出来。”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天明建议,考生到大学之前的暑期,最好到想去的水利电力交通等国企、银行、气象等部门(特别是中小城市)走访,具体了解这些单位用人部门的需求,“不要总是想着大都市,北京上海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在那里竞争更为激烈,生活在那里,你每天都可能看到大批比你更优秀、也更努力的人。 ”朱天明说,在地方性大学,你有可能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大家,成为行业里的一个精英;而在大城市,你很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即使努力,影响力也是十分有限的。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王晓旭建议,选择大学时应该把专业和地域分开考虑,把喜欢而且有前途的专业作为第一选择,大学则是选择地域优势更好的,“如选择211 工程大学,要综合考虑它的学科实力、地域优势、学校声誉、就业前景等。如果你的专业在211工程大学不是优势学科,则不妨考虑在非211工程高校就读。你不可能在一个地方永远生存下去,但你的大学经历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 ”王晓旭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