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圣心学校有用吗?

万俟月依万俟月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交代一下背景,本人北京某区重点初中(不是西直门)初三毕业生,中考进的高中是本校的高档班(就是比普通班多两块牛排的那个),高中毕业去了某不知名985本科,大学期间也考了个在职研。现在在某央企任中层管理,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 先说结论,在北京这个教育内卷的大环境里,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未来能有个不错的前途,那么最好选择私立小学(非学区房)。至于很多答主提到的公立学校的优势,对不起,在当今的北京,那都是历史遗留产物了。别拿十几年前,甚至是五、六年前的标准来衡量今天的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我从小生活在西城区,小学、中学都在那里上的,初中是在我们那个区的重点,叫作“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所中学,因为它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市重点,普通到甚至没有单独的校区,就在我小学、初中的那个院里,和几个小学教学楼混在一起。 我们的老师,基本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个校领导就要重新划分班级,分班、分重点班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无非都是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然后供不同的学校领导们区别对待。

记得我的初中生涯,换过的校领导就多了去啦!光记得名字的就换过四五个,当然记不住的更多。这些新来的校领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都觉得自己是最特殊的一个,因此都特别看重自己这一届的学生,对之前的成绩都不屑一顾。于是这种更替,从某种角度上而言,的确让某些家庭背景不错的同学受益了。因为新上任的领导要立威,就必须得从成绩上入手,于是就会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而家庭背景差一点的同学就只能暗自苦学了。但这种变化是动态的,也是很有局限性的,因为它改变不了整个体制。

到了高中,我是幸运地在中考时进了本校的高档班(比低分段进入的同学要幸福不少)。但我们那一届高考的时候出了个特例,学校为了宣传,把一个高考考了600多分(二本线以上100多分)的一名同学的妈妈,大肆宣扬了一番。可这位妈妈之前从来就没管过孩子的学习,连中考都是她头一次参与。更奇葩的是这位妈妈还说,“我没有指望女儿能考上好大学,只要能考住大学就行……” 后来上了大学,发现原来清华北大的同学也有很多是靠着家里找关系才进来的,他们进去之后也没有很努力,反而那些靠自己考进来的同学非常刻苦。

工作以后,单位里一些领导的子女本来学历也不高,但是通过走关系(也不是特别明显的那种),安排了一个很不错的工作。这些其实都很正常,毕竟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 但最让人感到不可理解的是,现在这些人的下一代居然也和我们当年一样,要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他们的孩子也要像我们当年那样,早起熬夜地学习,仅仅就为了能有一个不错的出身。可是,为何现在的政策还是向这些人倾斜呢?为何还要让他们承受如此之大的压力呢?

车宛芙车宛芙优质答主

没用的,真的, 我是2014年入学的,现在都毕业了两年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没有毕业呢…… 就说说我们班吧,一个班级里就有十四个孩子没有毕业的,而且很多都是已经读了三四年的了! 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读不完? 原因一、是因为这个学校的风气真的很不正(尤其是初一和初二的时候) 我记得我刚进学校是初一下学期,当时刚进去时我还不认识几个人,然后有几个初一的学生就跑过来跟欺负人一样,一直骂我说一些很难听的话,还故意拿书砸我的头,因为我是新来的嘛,所以很生气,就气冲冲地准备找他们去算账(因为他们人多所以我不敢正面硬钢)于是我就去找校长投诉,校长听完我的遭遇后非常生气,马上叫保安把他们带回来并且让他们给我道歉;

原因二、就是老师根本就不愿意管这些学生,都是放养状态,特别是初一的时候很多学生经常逃课出去玩,老师也不管不问,就任他们自生自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