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环保还要怎么做?
昨天看到BBC的专题报道,标题叫“New Zealand's 10 year war on pests” (在新西兰与虫害进行的十年战争) 其中介绍了在新西兰出现的各种有害生物,以及政府的灭虫政策。
让我觉得特别神奇的是,在二十年前,这种以消灭有害生物为目标的政策是很不可思议的,因为人们一直认为要善待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
二十多年前,我读大学一年级(1993年)的时候,学校请来的生态学家给我们上课就说过“我们要爱护一切动物包括害虫在内,千万不要伤害它们。” 所以当时听到这个报道感觉很震惊.
现在新移民来此都会接受政府发给的关于防虫害手册,里面有详细介绍如何防止入侵植物和有害生物,以及如何杀死或阻止它们的繁殖。
当然,这些措施是在有入侵生物的情况下才实施的。 新西兰是一个移民国家,每年都有新的移民带进来不同的植物和动物,而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因人类活动而灭绝,所以预防入侵生物是政府一直重点实施的环保策略。
另外,除了野生动植物外,很多城市也实施严格的政策控制外来盆栽植物的流出。 因为花盆里往往有寄生或寄主植物,一旦引入外地植株,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威胁。
举个例: 我在奥克兰一个华人超市里面买的几棵盆景,其中有一棵开花的乔木,老板说是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叫“蓝花楹”(Cara cara),花期很长,绿叶红花十分好看,于是我把这棵树搬回家,还蛮开心的。
可是过了几年后我却为此犯了愁,原因是这棵蓝花楹竟然大量结出了黑色的种子,而且越结越多,几乎占据了整个树冠,把本来茂盛的树叶都遮住了,原本好看的树变成了黑乎乎的,看起来一点也不漂亮了! 后来上网一查,原来蓝花楹是一种来自非洲的树种,原产于马达加斯加,被称为“非洲紫树”。它喜欢温暖的气候,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都能生长得很好,而且在原产地还是一种重要的木材和水土保持植物。
但问题是,虽然它的原产地在天热没有冻土层的地方,却能在零度以下的新西兰冬季存活下来。并且由于新西兰没有类似亚洲的茶园或稻田这样高度密集的作物,因此蓝花楹能够顺利地找到可以食用的昆虫和鸟类的食物而发展壮大。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除了尽量减少新的入侵物种外,对于已经入侵的物种也要努力将其数量控制在最低限度。
最近我看到电视上一个有趣的广告,是由政府出资制作的,内容是一个搞笑的动画系列,主题是告诉孩子们不要购买有毒的植物玩具,因为有的玩具如果放在阳台上过夜的话就会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 这个广告的用意再明显不过了:提醒家长注意不要购买带有毒性的花卉或者盆栽给孩子当礼物。